大家好,选秀节目升级至偶像养成模式:频频挖坑不填,造就短期璀璨的流星现象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选秀节目升级至偶像养成模式:频频挖坑不填,造就短期璀璨的流星现象和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年轻人惊呼,原来我们还有一帮这么酷的摇滚乐队!
这群沉寂了10多年,正在中年危机的老愤青们,私下里苦大仇深,节目里却是“真不在乎输赢,就是来秀的”。的确,对于他们而言,起起伏伏早都看透,唯一想做的就是坚持音乐。
这个夏天结束后,大批被折服的年轻观众们,将会奔向音乐节和livehouse。
摇滚乐重新回归大众音乐市场,蓄势待发。
也许摇滚乐离观众差的只是一个舞台。而曾经连续霸占观众注意力的选秀节目,在这个夏天,却纷纷遭遇滑铁卢。
6月首播的《明日之子3》半决赛已经结束。留下的还有四位选手,分别是:张钰琪、洪一诺、冯希瑶和BY2。目前看来冠军的热门选手在张钰琪和BY2之间。
除了BY2,其他选手恐怕很多人连名字都叫不上来。而“预备冠军”张钰琪,微博粉丝数仅有114万。这个级别,恐怕根本谈不上流量。
除了选手,这档选秀节目又留下了什么作品吗?
抱歉,恐怕一点都没有。
大部分观众对这档节目的记忆点,只是频频登上热搜的“回锅肉”姐妹组BY2。
甚至网友大胆预言,最后冠军会花落洪一诺。可怜回锅艺人BY2被全程蹭热度,一路陪跑业务能力根本不及她们的00后。
姐妹俩甚至直接在节目上坦言,“我希望,在《明日之子》的舞台里面,我们不再做别人的傀儡,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019上半年,我们讨论的还是火箭少女、蔡徐坤的转型之路,如何把短期流量变为长期流量,延续选秀偶像的生命力。
可到了《明日之子3》,恐怕这些不到20岁的小妹妹们面临的是,还未出圈,流量已亡。
选秀艺人的生命力越来越短?
其实从2004年火爆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开始,内地的选秀大潮已经汹涌澎湃了15年。
这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开山鼻祖,芒果台超女快男为代表的初代选秀。
大家都认可的是,芒果台的超快系列选秀,为当今歌坛输送了大部分音乐人才。看看如今活跃在歌坛的年轻歌手,李宇春、张杰、华晨宇、张靓颖、谭维维、周笔畅、尚雯婕。
仅“超快系”歌手就妥妥地占了新生代歌手中的半壁江山。如果没有这些选秀,那内地歌坛可能没落更快,华语歌坛也更加后继无人。
而当年这些选秀冠军们,也纷纷加入到了二代、三代的选秀节目中,充当老带新的导师角色。
二代唱将,浙江台的好声音系列。
吴莫愁、梁博、吉克隽逸、张碧晨、徐海星等人,均出自于好声音系列。
可如今来看,吴莫愁几乎销声匿迹;吉克隽逸更是转投时尚圈,偶尔靠街拍出圈;徐海星整容失败后没了声音;只有梁博签了新公司后,发过几首不太火的单曲,张碧晨还偶尔为电视剧唱唱OST。
可以说,华语乐坛上,留给好声音系的席位寥寥无几。
三代爱豆,网综时代的养成式偶像。
正是因为火遍大江南北的《创造101》和《偶像练习生》,2018年又被称为偶像养成的元年。
一年过去了,那这些全民偶像如今发展又如何呢?
蔡徐坤被大龄粉丝团明明白白教训了一顿,什么叫真人气;其余养成系偶像,多半开始转战影视圈:于斌在《陈情令》中刷了一波存在感,杨超越的电视剧首秀《羽你同行》已经播出,孟美岐主演的电影《诛仙》也已上映。
至于导演为什么启用他们,除了自带流量外,导演看重的则是他们的性格气质是否符合剧中人物。而所谓性格气质,就是他们前期经营的人设。
说白了,拿到角色,靠的不是演技,而是人设。
比如“锦鲤”杨超越,就和戏里活泼、可爱、大大咧咧的小娜非常符合。
可不管他们的影视之路能走多远,也都和日渐式微的华语乐坛,没什么关系了。
从为选而秀,到赚一把就死
许多人对《明日之子3》根本没什么印象,也许这个节目并没给大家带来什么出圈的作品,可这并不妨碍他们的“数据开花”。
可以看出,对比同期《乐队的夏天》《这!就是街舞2》,《明日之子3》的微博、微信等数据流量,甚至全方位高出后两者一大截。
虽然数据上《明日之子》一骑绝尘,可很显然,论出圈度,比不上让摇滚和乐队爆火的《乐队的夏天》;论作品和口碑,也比不上《这!就是街舞2》。
那《明日之子3》的数据靠的是什么呢?
毫不客气的说,四位导师孟美岐、毛不易、龙丹妮、孙燕姿,几乎贡献了一半的流量。孟美岐是去年大火的女爱豆,超强的业务能力已经接受过市场的考验;毛不易被划为实力唱将的阵营;龙丹妮幕后操盘手不必多说;而孙燕姿,华语乐坛的顶流人物,贡献出了内地综艺首秀,这本身就是极大的话题。
在选秀综艺疲软的时代,大佬们甚至按捺不住,纷纷自己下场造热度。因为话题本身就能带来数据,而数据,则是网生综艺的最强转化力。
既然大家都没找到一条路,可以长期培养选秀艺人的成熟产业链,那做做短期收割又何妨。
当年的快男超女们,在选秀爆红之后,都选择了继续学习,李宇春时隔一年才发专辑,张杰去伯克利进修音乐,正是长期学习的积累,才能成就他们后期高密度的输出。
这不仅需要选秀艺人的努力,更需要经纪公司的强大支持。可当今“只挖坑不填坑”的养成模式,养成的只能是昙花一现的流星偶像。
只采不养,就是竭泽而渔。而割韭菜式的运营模式,更是加剧了这种恶性循环。选秀节目疲软自是必然。
用户评论
是啊!现在的选秀节目越来越像真人秀了,关注点都 shifted 到选手的身价和绯闻上去了,真正有实力的孩子反而越来越少了。节目组也更关心流量和炒作,而不是挖掘真人才。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说的太对了!前几年那些选秀出来的歌手,很多现在都没什么音讯了,就证明他们的训练体系是有问题的。就像是一味强调输出结果,却忽略了过程本身的培养。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是这样感觉的,现在的选秀节目把年轻人的青春玩弄得可可怜 pitiful ,他们只知道挖掘潜力,却没想着给予充分支持,就像一个坑爹的大忽悠一样。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不同意! 我觉得选秀节目更像是一种新的平台,帮助年轻人实现梦想,而且很多学员在节目结束后都得到了很好发展。只是选秀市场的竞争激烈,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扶持才能走得更远。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吧,现在的偶像养成模式本身就很有问题,过度追逐娱乐流量,忽略了真正的天赋培养,导致很多偶像昙花一现,最终沦为一次又一次的消费和符号。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标题夸大了些,选秀节目只是一个工具,成功与否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资源。说它是“只挖坑不填坑”有点过于悲观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现在的选秀越来越注重形象包装和粉丝运营,音乐作品质量反而下降了。真正懂音乐的人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脱颖而出。这真是让人担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从前的想法就和你一样,现在看来这些选秀节目只不过是利用这些年轻人短暂的光芒来赚取利益而已,说真的让我很不屑。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同意你说的,真正有实力的选手需要的是专业的指导和训练体系,而不是一味的炒作和娱乐化,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才华得到更好的发扬光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好狠!确实现在的选秀节目越来越偏离了正道,过度关注包装和资本,让人觉得有点心酸。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选秀的本质应该是展现人才,挖掘潜力,而不是为了利益创造一个虚幻的偶像圈! 这真的很令人失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支持你说的,很多选秀节目都像一场“剧本杀”,为了效果不惜一切手段,这种模式很难培育出真正优秀的音乐人。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选秀节目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也看过许多积极、有意义的选秀节目,我相信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会越来越多的良性发展!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观点很有深度!如今的偶像养成模式,只是过度炒作了一时的热闹,忽略了音乐本身的价值观。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现在的选秀节目更多的是一种消费文化的产物,他们更注重利益和流量,而不是真正的艺术传承!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标题很贴切!选秀确实变成了“开坑不填坑”的现象,很多选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和资源支持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这个观点持同意态度。 选秀节目应该更注重人才培养,而非过度依赖炒作和商业运作的模式。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选秀节目确实越来越像一种“偶像 FACTORY”, 他们只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生产“完美”的偶像,却忽略了真正音乐的创造力和魅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