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美丽生活

中阳患者报告病情以及再次感染怎么办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阳患者报告病情以及再次感染怎么办,以及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紧张情绪似乎正在蔓延,一些人甚至又开始“囤药”。有网友写道,有消息称上海车展(这次)出现了好几位大V感染,我身边也有人说又被感染了。我下了20人份的抗原订单,去药店买了5盒Bubula。芬恩.药店听说第二波来了,立即打电话订购药品。

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4月20日,各省报告新冠病毒抗原阳性率为0.5%,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7%,分别上升0.2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分别与上周相比。在上海,据《东方网》今天报道,多家医院已经收治了“两阳性”患者。

此前公认的“3-6个月免疫保护期”已经过去一半以上。二次感染真的要来了吗?再次感染的人怎么办?五一假期临近,市民的出行计划是否会受到影响? “医学界”联系了几名经历过二次感染的人,并邀请专家解读相关问题。

患者报告:症状一般较轻,且并未与与其同住的人隔离

1、南京某大学大四学生4人一起感染

4月20日,我约了校园附近同校的另外三名同学,不戴口罩骑自行车、拍照、购物、吃饭。

毕业季大家都很忙,我们已经一个月没见面了。

第一个感到不适的是A同学,当天下午他咳嗽、头晕,但没有人重视。从22号开始,我和B同学也开始出现不适症状。一开始我们的喉咙感觉很不舒服,所以我们都做了抗原检测,发现有两条线。

我们四个人中,B同学是第一次感染,也是最严重的。前天晚上,他的发烧达到了近40度。他再也坚持不下去了,跑到了医院。我们另外三人被感染两次,症状相对较轻。最先被感染的A同学昨天基本康复。至于D同学,她只是喉咙痛,没有做抗原检测就回家了。

我第一次感染是在去年12月28日。当时最高烧达到39摄氏度,头晕无力,持续了四天。但这一次的最高气温却达到了37摄氏度。我没有吃药,今天只是喉咙痛。我们三人两次感染,之前已经接种过两剂疫苗,并没有出现网络上说的新毒株“腹泻”、“眼睛不适”等症状。

由于不再需要向学校报告病例,这两天我自己在宿舍休息,没有进行隔离。室友们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件事。大家都觉得无所谓,因为他们刚刚玩得很开心。但我还是有点害怕,担心以后再感染的话,病情会变得严重。

2、北京某公司白领佩戴N95口罩再次感染。

我无法弄清楚感染源在哪里。过去一周,我正常上下班。我乘坐公共交通往返朝阳和昌平。我往返于公司、菜市场和家之间。外出时坚持佩戴N95口罩,午饭也是一个人吃的。办公室里口罩被摘掉,但公司尚未听说有人被感染。

4月22日下午2点左右,我开始头痛。到了晚上,我的鼻子和喉咙的连接处变得又干又痛,而且鼻子不通气。 375的低烧一直持续到23日下午,期间3次抗原自检呈阳性。昨天下午我服用了布洛芬来退烧。今天凌晨3点我的体温是38度。我继续躺着,没有吃任何药。早上醒来时,我的烧已经退了一些。我喉咙有痰,流鼻涕很严重。

我第一次被感染是在去年12月10日。当时最高烧达到了40度,头痛、喉咙如刀割、咳痰,几乎有网上报道的所有症状。当时,从感染到自我感觉恢复,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几个月。相比之下,这次确实轻了。

我和姐姐住在一起,我接种了两剂疫苗,她接种了三剂。同时,我的抵抗力比较弱,而她身体一直都很好,还没有被感染。

3、甘肃网友,全家出游,我是唯一被感染的

4月19日至20日,我们一家人去兰州旅游。这两天,兰州的天气很冷,风沙很大。我感觉有点不舒服。我以为是风寒感冒。然而,抗原检测显示我出现了继发感染。

我第一次被感染是在去年12月底。我的发烧高达39度,喉咙也很痛。大约需要8到10天才能完全康复。这次的症状比第一次轻了很多。感觉就像正常的“感冒”,甚至没有发烧。但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是吃了感冒冲剂、布洛芬和阿莫西林。不适持续了两天左右,昨天基本没有症状了。

我的家人和我一起旅行、一起生活,但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被感染。我是全家唯一接种了两剂疫苗的人,而其他人都接种了三剂。

4. 一名南京网友的全家COVID-19检测呈阳性,被确诊感染新变种XBB 1.5.24

4月2日左右,我、我的母亲、我的表弟和我的伴侣都出现了症状,并且COVID-19抗原/核酸检测呈阳性,距离去年12月中旬第一次检测呈阳性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

当我有阳气时,我会头痛、腰部肌肉疼痛、发烧、喉咙尖锐、痰粘。这次没有发烧,但出现了更难受的症状:喉咙奇痒,平躺时最严重。由于条件反射,它会导致严重的咳嗽和干呕,甚至在睡觉时也会把你吵醒。得了咽炎确实更严重。

家属此前曾在医院做过核酸检测,但后来接到疾控中心的电话。他们被告知,因为我们是XBB 1.5.24的新变种,所以需要提供我们的旅行轨迹以协助疫情调查。现在已经转阴了,但我的喉咙还是又干又痒,好像喉咙被风吹干了。喝水也没用,影响睡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好。

“至少现在没什么可担心的,没什么可担心的”

4月20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新冠二次感染》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丹麦的一项研究发现,与其他毒株相比,Omicron非常容易引起继发感染。

根据国内专家此前的共识,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后抗体免疫保护水平大约维持3-6个月左右。然而,距离去年底疫情爆发已经过去四个多月了。对此,德国埃森大学病毒学研究所教授吕蒙吉告诉“医学界”,这只是时间问题,部分人的二次感染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一方面,抗体保护水平会下降。首先受到威胁的是老年人和免疫脆弱人群,他们的免疫保护下降得更快。”

“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来说,病毒感染后的症状越强烈,往往意味着免疫保护的时间越长。与Delta等毒株相比,Omicron感染的症状要温和得多,因此之前感染留下的免疫力记忆也更丰富。”相对较弱,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会再次感染。”

卢孟吉推测,未来一段时间,继发感染的数量会不断增加,慢慢形成一个很小的峰值,然后逐渐下降。但由于夏季并非病毒传播的“黄金期”,且继发感染症状较轻且“转阴”较快,病毒传播时间缩短,“医疗机构可能会出现患者增多,包括一些零星重症患者”的情况。但不会对社会造成明显影响,没有必要囤积药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也向《医学界》表示,目前“二次感染率不会很高,也不会比第一次更严重”。除老年人、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外,暂时不需要加强疫苗接种。”

不过,卢孟吉提醒,今年冬季可能会出现一大波继发感染高峰,老年人应提前按计划完成疫苗接种。 “流感病毒每个流行季节都会引起感染,各种冠状病毒也可能引起感染,预计新型冠状病毒也不例外。”

至于是否会出现新的“超级变异株”?卢孟吉认为,世事难料,“每隔几年,就会有一种高毒力的流感病毒株流传,当年造成比较严重的疫情和更多的死亡,然后又恢复正常。新冠病毒很可能是类似的情况。但至少现在不用担心,也没有办法担心。”

三针疫苗+感染=可避免二次感染

关于“二次感染”,公众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此前网上流传的“新冠病毒每次再次感染,损害都会加剧”的说法。

这一说法的依据来自于2022年11月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研究,该研究发现,与44万名“首次感染者”相比,4万名“再次感染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了2.17倍,住院风险增加3.32倍。倍,患肺病和心脏病的可能性高出三倍。

但这项研究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纳入了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退休人员。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病毒学家金冬燕告诉《医学圈》,“这群人本来就属于多种疾病的高危人群,有的还合并有基础疾病。初次感染后,身体不容易恢复,即使只是感染普通感冒,也会引起更严重的症状。”

老年人和免疫脆弱人群“感染季节”需加强健康防护。 —— 这并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所独有的。但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和上班族来说,卢孟吉表示,不会造成太大伤害。 “体内‘残留’的抗体还是可以发挥作用的,如果几天不舒服,自然就会好起来。”

至于为什么同样的年轻人中,有的人在短短3、4个月内再次“转阳性”,而另一些人则没有任何症状。蔡卫平为《医学界》分析,疫苗接种是影响因素之一,“与抗体水平有关。如果(之前)接种过三剂疫苗的人再次感染,(这次)抗体水平总体来说非常高。”

除了疫苗接种、口罩佩戴习惯、个人体质等因素外,卢孟吉表示,病毒感染的触发因素千奇百怪,其中偶然因素太多。即使在办公室,鼓风机的气流方向也可能会导致人被感染,但我街对面的同事却没事。”

“除了常见的个人健康防护和疫苗外,没有其他特别好的方法可以避免感染。就像流感一样,每年有人可能会被感染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或第五次。”卢孟吉表示,“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与人类共存了数百年,但新冠病毒与人类建立‘免疫平衡’的时间还很短,所以过去影响可能会稍微大一些。”几年,但也会逐年减弱,最终可能成为“常态化季节性病毒”。

五一可以出去旅游吗?是否需要补种疫苗?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又将迎来一波人流高峰。蔡卫平建议,五一假期普通民众可正常出行,弱势群体在人员密集场所需佩戴口罩。未感染者和高危人群最好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包括喷雾粘膜疫苗、四价疫苗等。

4月10日,我国再次更新《疫苗接种计划》,表示现阶段重点是填补不同目标人群的免疫水平缺口,包括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未感染和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等。尚未完成既定的免疫计划(包括加强注射等)。 (参考链接:COVID-19免疫力即将“到期”,谁还需要接种疫苗?如何接种?)

不过,卢孟吉认为,光是五一假期就赶上疫苗可能来不及了。 “并不是没有效果,只是疫苗在体内产生免疫保护的时间太短了。”

因此,卢孟吉分析,“五一”假期确实可能导致二次感染人数增加,但增加情况无法确定。但他并不建议在这方面采取任何“强制社会控制措施”。 “即使出现二次感染,总体影响也很小。如果此时采取社会经济成本巨大的限制措施,则得不偿失。”

“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想最大程度避免自己或亲人二次感染,可以自愿选择呆在家里,避免人员流动。”卢孟吉说,“建议选择出行的人在人多的地方戴口罩,虽然现在感染症状很轻,但会对行程安排和后续行程产生负面影响。”

卢孟吉再次强调,未来类似去年底的感染规模几乎不可能再次发生,公众无需过于担心重复感染。

“但对于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来说,各种传染病并没有‘绝对安全区’,此类人群今后仍应注意个人防护,每年按要求接种加强疫苗。”卢孟吉说道。

用户评论

迷路的男人

这个病例描述写的超级详细,我身边也有朋友最近又感染了二次肺部感染,症状真的跟这位博主说得一模一样。我们都很担心他能不能扛过这个病。希望能尽快好起来!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ヅ她的身影若隐若现

我是医护人员,对于这种复发感染确实头疼不已。每个人的免疫情况都不一样,预防措施非常重要,要坚持科学的防护方法,才能有效降低二次感染风险。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北染陌人

二阳患者真的太不容易了!感觉身体一直处于疲惫的状态,一点精神都没有。看到这位博主的经历,我倍感安慰,知道自己并不孤单。希望大家都早日战胜病魔恢复健康!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见朕骑妓的时刻

我也就是感染过一次肺炎,后来好像免疫力变强了,但是依然要警惕二次感染啊,这段时间感觉还是蛮累的。这个病例描述确实很真实,让我更加了解二阳患者的现状。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乱世梦红颜

文章里提到的治疗方法我觉得很有帮助!现在医院的确人满为患,在家隔离休息也是一个好办法,补充维生素C能有效提高免疫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虽然这位博主写的很详细,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听取医生的建议,不要盲目尝试其他方法。二次感染确实很可怕,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咆哮

感觉这种反复感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了,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变化的原因?大家一定要注意自身防护!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非昔比'

二次感染真的很让人难受啊,每次都感觉自己回到了刚开始生病时的状态,身体无比虚弱。希望这个冬天能平安度过...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軨倾词

我最近也总是咳嗽感冒,怀疑是感染了这种病毒。看了这篇博客,心里更忐忑不安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好。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滚滚

感觉很多人的免疫力都开始下降了,所以很容易被反复感染的病毒盯上!希望大家都能注意身体啊,多吃水果蔬菜增强抵抗力。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忘那段似水年华

我朋友刚好是二次感染,情况很恶劣需要住院观察治疗。看着这个消息我真的感到很害怕,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蔚蓝的天空〃没有我的翅膀

我感觉文章有些夸张,没必要把二次感染说得这么可怕,只要注意防护和及时就医就好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娇眉恨

确实,预防非常重要啊!希望大家都能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这才是最关键的!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安я

我建议博主去医院咨询医生专业的意见,不要轻易尝试其他治疗方法,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灵魂摆渡人

其实每个人对病毒的抗体持久时间都不一样,有些人很容易二次感染很正常,只要做好防护就没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