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整形整容

湿气重是脾虚所致?你知道祛湿最好的中成药有哪些吗?中药去湿气的药贵不贵

我们最常说的就是脾虚,但是很多人却并不重视脾虚,往往认为脾虚是感觉不到的,脾虚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1、什么是脾虚?

中医脾虚:中医理论认为,脾虚是指脾虚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现象。脾虚包括运化失常,导致营养吸收障碍,水液输布不畅,导致痰饮过多,甚至脓血。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虚不容小觑。

2. 如果脾脏虚弱或无脾会发生什么情况?

1. 脾虚导致肥胖

现在不管男女都追求好身材,都想瘦一点,因为瘦了会更漂亮,更健康。但是很多人越瘦越容易发胖,夏天还没开始减肥就发胖了。这些其实都是脾虚导致的。首先脾虚导致运化能力下降,代谢困难,体内积食过多,就形成了肥胖。肥胖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增加心脏负担,人会因为肥胖引发的疾病早死。

其次,脾虚会导致肌肉变得柔软,不再紧绷,肺部会出现“游泳圈”。突然发现自己越来越频繁地揉肚子,也是脾虚的表现。

2.脾虚则体弱

脾虚不仅会导致肥胖,很多人还会“虚弱得像风筝”,这些人往往因脾虚而消化不了食物,身体虚弱,精神不振,贫血,面色蜡黄或苍白,常常无法负重,抵抗力差,甚至死于其他疾病。

3. 脾虚怕冷怕热

中医把虚分为阳虚和阴虚,阳虚的人怕冷,阴虚的人怕热。脾虚会导致气阴两虚,冬天生病也会出现手脚发热,喜冷的现象。夏天容易中暑,常年血压低,天天没精神,头脑发昏。

4.脾虚泄泻,月经过多

腹泻是脾虚最典型的症状,主要是因为脾阳虚,导致水谷不能运化,水湿内侵,便溏。脾为气生之源,脾虚不能调理血,导致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正常,出现久泻、月经过多等脾虚症状。

3. 脾虚表现在哪些部位

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水谷,其窍在口,其颜在唇白。因此看脾虚不虚,需要多看口,多看口。

1.从口腔判断脾虚

脾开窍于口,所以人的食欲与脾息息相关。中医理论认为,口与脾的功能是统一、协调的。因此,脾的功能可以从口中反映出来。脾旺则食欲旺,人想吃东西。《灵枢·麦都》中提到,脾通于口,脾和则口能尝五谷。因此,脾虚则无味,脾热则口中甘甜,脾失调则口腻、口苦。只有脾充足,才能懂得分辨五谷的味道。

所以脾虚与否可以从口腔辨别出来,如果口腔有异味,多半是脾虚引起的。

2.从嘴唇上的白斑观察脾脏

脾的美容在唇白,首先我们要知道唇白在哪儿,唇白里的四个不是指数字,而是指四个方位的意思。白色,因为平时嘴巴周围的皮肤是白色的。所以唇白就是指嘴巴周围的皮肤。

a. 嘴唇肿胀

《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记载:“脾为肉之官,滋润唇”,胃有火,火就上到唇,胃有火,脾就火上,所以嘴唇肿,也是脾胃有问题。

b. 疮疡

脾失运化功能,则食欲不振,湿阻中焦,口角生疮,这是脾虚湿阻的典型表现。反复出现口角生疮,多为脾胃阴虚所致,多发生于唇、舌、口两旁及腭部。

c.唇炎

嘴唇老是脱皮、开裂,这是脾胃内热上行,外邪入侵所致,所以秋天嘴唇老是干燥疼痛。

d. 嘴唇暗淡

脾胃旺盛,则嘴唇红润有光泽,富有弹性;若嘴唇苍白无光泽,则脾胃虚弱,气虚。

e. 嘴巴周围发黑

嘴唇上,也就是嘴角边出现四个白点,嘴唇边出现黑点,是典型的脾虚湿盛的表现,脾虚导致身体乏力,湿盛侵袭严重。

3. 脾虚的其他方面

呕吐

脾虚则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胃反流,呕吐等,所以,如果饮食上稍有不慎就呕吐,经常消化不良,那多半是脾虚引起的。

b. 流口水过多

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流口水,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有这个症状。这是因为脾气不足,不能很好地运化津液,导致唾液向外流。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经常流口水,如果不是在出牙期间,那么可能是脾虚,脾气不足引起的。

c. 肥舌

舌头胖是夏季脾胃虚弱,导致体内湿气过重的典型表现,这种情况多是由于饮食过冷、过杂、不健康造成的,当然居住环境过于潮湿也是导致的。

“湿气重”的症状

>>>>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腹胀、进食时感到恶心。

>>>> 精神抑郁

胸闷,四肢沉重,全身酸痛;极度疲劳,懒于活动;活动时关节僵硬,不灵活;头晕,嗜睡,记忆力下降。

>>>>面色暗沉、口黏

舌苔厚腻,舌体增大;晨起眼睑浮肿,出现眼袋。

>>>>大便稀软

已经基本成型但是比较软,排便后总会有一些粪便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感觉粪便排出不彻底。

>>>>身体浮肿

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表现为虚胖,下肢水肿。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就需要注意祛湿了。那么祛湿的中成药有哪些呢?

祛湿中成药

>>>>木香顺气丸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用于湿阻中枢,脾胃不和所致的胸闷,腹胀疼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香莲丸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行气止痛。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便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有上述症状的肠炎、细菌性痢疾。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克,一日2-3次。小儿酌减剂量。

>>>>平胃散

功能主治:燥湿健脾,行气和胃。用于湿滞脾胃,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恶心呕吐,嗳气吐酸,肢体沉重,懒惰爱卧,自利频发,舌苔厚腻,脉缓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4-6克,姜枣汤煎服。或煎汤,水煎服,按原方减少剂量。

>>>>清热祛湿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益气生津。用于夏季暑湿所致的肢体倦怠,食欲不振,发热口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2~3次。

>>>>藿香正气丸

功能主治:解表祛湿,理气和中。用于暑热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腹胀痛,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粒,一日3次。

除了中成药外,还可以选择一些除湿茶。

中药除湿茶

>>>>陈皮茯苓茶

材料:茯苓5g,陈皮2g。

做法:将茯苓、陈皮洗净,放入保温杯中,注入热水,浸泡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祛湿,化痰减肥,健脾燥湿,化痰去脂。

成分效果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咳嗽痰多。

茯苓:利水、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多饮、惊悸、脾虚、食少、便溏、心烦、惊悸失眠等症。

>>>>枸杞大麦茶(大麦需先炒熟)

材料:薏仁300克,枸杞一把,红枣2-3颗,冰糖、水适量。

做法:洗净后,沥干水。将薏米放入不放油的锅中,用小火炒熟薏米,至薏米香味散发出来即可关火;将红枣、枸杞倒入沸水中,浸泡5至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养肝明目,利水祛湿。

成分效果

枸杞:滋补肝、肾、肺。

炒薏米:清热利湿,除风湿,利尿通淋,益肺排脓,健脾胃,强筋壮骨。可治疗风湿痹痛,湿热脚气,湿热筋绞,湿痹水肿,肺痿,肺痈,咳脓血,咽喉脓肿,肠痈,淋证等症。

吃什么中药可以去湿?

1.参苓白术丸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白扁豆、薏米、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效】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便溏,气短咳嗽,四肢乏力。补气健脾,利湿止泻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炮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与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腹部冷痛,呕吐腹泻,手脚冰冷等症。

3.健脾丸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剂说明】本方以党参、白术健脾和胃,消食;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此药配伍,可健脾和胃,理气化滞,非常适合脾虚食积证。

【功能与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腹胀,食少,便溏。

4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制枳实、陈皮、香附(醋制)、槟榔、白术(炒)、砂仁、厚朴(炒)、甘草、枳实(炒)。

【功能主治】行气祛湿,健脾和胃,用于胸闷腹胀痛,呕吐反胃,嗳气,纳呆等症。

5归脾丸

【成分】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炮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宁心。用于心脾两虚,气短惊悸,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四肢倦怠,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结尾

美容师技术视频